当前位置:首页 >> 会员之窗 >> 观点 >> 正文
“贺岁”衍生的话题 (作者:许朋乐 )
2013年01月17日 15:04

上海影协副主席、上海书协会员  许朋乐

 

  每到岁末,电影市场总是狼烟四起,在各类声嘶力竭的吆喝声中总能闻到一点杀气。无怪乎,商场即战场。这种景象见多不怪,为了抢得贺岁的良机,为了在市场上多分一杯羹,为了先声夺人拔头筹,一些所谓的“大鳄”,文武皆施,使尽浑身解术,明争暗斗,难免磕磕碰碰。其实,市场就因为这样的争斗而活跃起来,也藉这样的磕磕碰碰而热闹起来。至于各家招数自然各有所指。你要提高最低票价,你要改变分帐比例;而我呢,不随你的流,不跟你的蹚,既不提价也不想在分帐上为自己多留一点。这些招数当属不同的营销策略,激烈的竞争就需要这些分歧为其注入润滑剂,很正常极普遍,无可厚非。

  然而,由于调门不同,策略相悖,结果演绎成你存心和我过不去,有意拆我的台,不是朋友是敌手,至少也算个叛徒,于是反目。从口头较量到实际抗争,直到不给对方影院供片,一副鱼死网破的架势。

  我不明白,如此见血见肉的争斗,会给谁带来好处?片方?院线?影院?观众?除了给媒体增加一些话题外,还能有什么?也许就某个具体人来说,这么做吐了冤气,扬了骨气,长了志气。和气生财,真正的商人不会为了一时的痛快而拱手让出自己可以享受的那份利益。如果是炒作,那也是赔本的买卖,你想少几家影院放你的影片,遭损的是谁?再说,市场也不允许商家结成价格同盟,更不能结成利益共同体而欺行霸市。凭什么电影票价就只能升而不能降?凭什么电影票价就由一方甚至一个人说了算?水价、电价等关系百姓生计的商品提价都得公开举行听证会,反复论证三思而行。电影也是关系百姓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商品啊,票价也完全应该听听百姓中各个阶层的意见,为什么那么随意地说涨就涨啊?作为发展中国家,作为电影大国,印度的平均票价相当于人民币2元,而中国翻了三四十倍。正常吗?也许,从票价来看,我们已经步入电影强国中的强国了。

  这么一说,大伙应该明白。市场经济除了鼓励维护竞争以外,还必须进行必要的调控。对涉及广大百姓生活的商品的价格还得进行一定的干预。还是那句老话,文化强不强,不是看票价,不是谈票房,衡量的标准是普通老百姓对文化的享受。说句大白话,就是一年能进几次影院。因此,中国电影还得快快去掉一些“虚火”,不要怄气,不要摆谱,更不要称雄,把我们的着眼点和落脚点牢牢地扎在百姓中,主要普通百姓看不起电影,我们的电影就不能算繁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