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联协会 >> 综合介绍 >> 文联工作 >> 特别报道 >> 正文
在文艺界开花 在全社会结果 “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主题创作成果展隆重举办
2017年11月10日 15:32

  “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和文化传播工程”是市委宣传部组织实施的一项重大文艺创作工程。市文联充分发挥下属15家文艺协会的专业优势,规划和组织实施各艺术门类创作。7月25日,首个创作成果“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连环画一经推出,获得广泛好评,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文艺家的创作热情,大家纷纷行动起来,从各个角度重新发掘这一创作母题,用各自的艺术语言诠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创世精神。

  10月26日至11月4日,在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之际,“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主题创作成果展在上海市文联展厅举行,共展出作品270件,涉及美术、书法、篆刻、刻字、诗词、民间文艺、戏剧木偶等8种艺术表现形式,面向上海文艺界“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主创团队和创作骨干、外国友人、少年儿童、社区文化工作者及普通市民等各个受众层面受众,展开互动体验6场,艺术家导赏签售19场,故事滚动讲解18场70余次。可以说,此次展览以大开放搭建大舞台,以各种资源的大融合,激活各方的潜能和创造力,让每一位参与者和参观者都从中受益,对“中华创世神话”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展览开幕第二天,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董云虎刚刚结束北京的十九次党代会回沪,立即专程前往展厅观看展览,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胡劲军,市文广局党委书记、局长于秀芬等陪同参观。董部长一行仔细观看每一件展品,并参与民俗馆互动体验,对展览予以高度评价。

  激活创世神话,传播核心价值。市文联主席施大畏早在2003年就提出,神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尤其是创世神话,是中华文明之源、之根。他认为,中华神话和西方神话一样演绎着人类的生存抗争、发展和真善美,因此,不仅能表达本民族的文化内涵,更能让世人对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产生共鸣。

  为了更加科学地梳理创世精神,展览邀请民俗专家在文学本和连环画的基础上,将所有展品分为开天辟地、法天象地和改天换地三个篇章,每个篇章包含十个相互关联的神话故事,对神话主题、创世精神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开掘和表现。如“改天换地”篇章中的《愚公移山》故事,邀请上海书协首席顾问韩天衡篆刻印章。他把“山”字打成一个框,让愚公困在山里,进一步凸显了愚公改造自然的伟大。与此同时还特别引用《毛主席致七大闭幕词》上的语录,颂扬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改天换地的智慧和勇气。此次展览中,“大禹治水”的内容占了很大篇幅,从《伯鲧献身》到《大禹出山》《开山治水》《大禹锁水怪》以及最后的《鼎定天下》,深刻阐述了疏导结合的治水道理。“创世神话”工程组委会副主任、文学专家小组组长孙颙指出,中华创世神话是独特的。在西方神话里,碰到洪水,人们想到的是用方舟逃难,而在中国神话里,却是要把洪水治理好,父死子继,一代代不懈努力。

  围绕30个创世神话故事,展览引导不同门类的艺术家用各自的艺术语言,探寻中华民族的原型和民族精神的源泉,重新发掘和表现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舍己奉公、造福人类等传统美德。董云虎同志在参观展览时,特别提议把著名学者汪涌豪为展览创作的《开天辟地赋》谱成曲,让世人吟唱流传,将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华传统核心价值观传播开来。

  激活传统文化,服务人民大众。为了让观者更好地读懂、读透神话故事,此次展览除了在展品组织上下功夫,更是在导赏和互动体验上动足脑筋,用属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语言为百姓讲历史故事,为世界讲中国故事,为孩子讲好听故事。

  在展品组织方面,展览以相互关联的神话故事为主线,每个神话故事作为一个展览组主题,包含一件篆刻印章、一件刻字作品、一幅大字作品、一首由上海诗词学会专家整理或创作的格律诗、一幅格律诗书法条幅作品以及四幅具有故事性的连环画作品,通过跨界融合的互文式叙事,让观者不仅读懂了创世神话,也领会了中华传统艺术之美。在展品导赏方面,邀请书法家周志高、张伟生、徐庆华、张淳、李静、戴小京、丁申阳、宣家鑫、潘善助,美术家张培成、马小涓、朱新昌、施晓颉、丁筱芳、韩硕、洪健、周卫平、陈琪等书画家现场解读作品内涵,交流创作过程和创作体会。针对前来观展的观众大多都不懂美术和书法,艺术家在讲解过程中深入浅出。例如,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张培成从绘画的色彩搭配延伸到日常的穿着搭配。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潘善助则将书法的谋篇布局比拟为摄影的构图。此外,展览期间还特别开设了“孩子心目中的神话故事”优秀青少年书画作品展,组织了故事讲演、民俗体验、戏剧体验、艺术家导赏、文创产品签售、“猜象形文字”游戏等互动内容,吸引了大批观展者参与和好评。走出展厅,不少观众感叹:“看完这个展览,如同回溯了一部简明生动的中华创世神话史。”

  一系列跨界融合的导赏活动,不仅为艺术大师与社会大众搭建了交流对话的平台,也为普通观众走进传统艺术提供了丰富渠道,更为新时代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探索了新路。

  激活创造潜力,促进文艺创作。此次展览汇聚了上海文艺界美术、书法、篆刻、刻字中坚力量,融合了展览、演艺、诗词等文艺样式,各门类艺术家在这个大舞台上,脑力激荡,创意碰撞,激发灵感,跨界融合,既促进了文艺创作,也助推了中青年文艺家的成长。

  此次展览以一个个神话故事为主题,开展不同艺术门类的组合式创作,有效激活了艺术家们的创作潜能。例如,围绕韩天衡的“愚公移山”篆刻印章,书法家、诗词学会专家、刻字艺术家等以“愚公移山”为题进行再度创作,多样的艺术语言共同讲述“愚公移山”的故事,令观众击节叫好。展览期间,上海相关文艺领域创作团队和创作骨干也纷纷前来观展。90后青年作曲家龚天鹏正在创作的交响乐作品《炎黄曲》,与木偶剧《创世——补天》,儿童剧《炎帝的三个女儿》、《大禹治水》一样,都是“中华创世神话”第一批文艺创作项目。龚天鹏、木偶剧团团长何筱琼、中福会儿艺剧院院长蔡金萍等在观展后表示,艺术是共通的,通过学习其他艺术门类的作品,往往会在不经意间一通百通。有机会要再看几遍展览,汲取创作素材,寻找创作灵感。

  近年来,市文联牢牢把握新时代赋予文艺的新使命,积极倡导搭建跨界融合平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牌”艺术家主动加入,从中获得营养,找到共识,为推动文艺创作的繁荣兴盛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激活生产力,推动转型升级。艺术上需要跨界融合,工作上同样需要跨界融合,这是文联的工作方式,也是文联的职责所在。此次展览,在文联党组的领导下,融合了中国画院、美协、书协、民协、上海诗词学会、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以及文联媒体中心、艺术促进中心、文艺活动中心等各方力量,尤其注重发挥了文联中青年干部的能动性,为展览的顺利举办、办出特色、办出成效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此次展览从策展、布展到导赏、宣传,处处展现了文联中青年干部的智慧和才干。在策展和布展方面,敢于挑战自我,打破传统单一艺术样式的办展方式,仅用2天时间即完成了策展和布展任务;在导赏方面,由市文联中青年干部研修班一期、二期学员组成故事讲解团,在10天的展期里,每天上午、下午向参观者滚动讲解,他们生动的讲解和蓬勃的朝气极大提升了展览的水准和口碑,是此次展览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一位70多岁的大妈临走时拉着讲解员的手说:“没想到晚年又能上一节神话课,学习到那么多东西,实在是太好了”!在媒体宣传方面,充分发挥文联媒体中心作用,从展览前三天开始预热,以消息、解析、文艺评论等形式每天推送展览信息,同时开设有奖竞猜、网上预约、艺术海报等多项互动活动,想方设法把“专业的艺术语言”转化为普通人民大众“听得懂的话”,得到文艺界、新闻媒体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跨界融合的工作方式,优化了文联资源的配置,激发了各方能动性,锻炼了干部队伍,全面激活了文联生产力,为文联工作方式的转型升级探索了新路。

  应社会各界的强烈要求,本次参展的作品将在展期结束后面向社会基层展示。届时,市文联也将组织艺术家深入社会基层,举办一系列的导读、导赏和互动、体验活动,引导“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精彩内容和精神力量回归社会生活,使中华创世神话在文艺界开花、在全社会结果。

【关闭窗口】